• 索 引 号: SM00206-3000-2024-00041
  • 备注/文号: 明市监函〔2024〕49号
  • 发布机构: 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5-22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有效
  • 有效性:失效
  • 有效性:废止
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4030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时间:2024-05-22 15:07

 答复类别:A类

农工党三明市委员会:

  《关于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建议》(第20244030号)由我单位会同市人社局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市市场监管局始终从本职出发,扎实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推进创新监管举措,排查化解风险,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一、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

  (一)扎实推进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实。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工作要求,在2022年完成“打基础”工作目标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用好“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严格执行“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和“一季一督导”工作要求,推行“季通报、月点评、周提示”工作举措。我市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措施和专项整治全面落实,示范创建、抽样检测序时推进,按时完成每季度包保督导任务,“一品一码”工作进度在全省排名靠前。截至目前,全市3583名包保干部,包保40759家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其中A级33家、B级266家、C级1717家、D级38743家,全市获证且在产在营的生产经营主体基本列入包保,各季度均实现督导完成率100%;包保干部100%签订并上传包保承诺书、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共有1300多家主体配备了食品安全总监,2万多家主体配备了食品安全员。全市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得到了进一步落实,守住了未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和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稳中有升。

  (二)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行刑衔接工作机制,不断强化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农业农村、卫健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深入开展“铁拳行动”“夏季行动”“净网2023”“昆仑2023”“食安8号”等专项行动。2023年度,各级各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食品案件212起,罚没319.82万元;公安部门核查研判有价值线索235条,侦破食品犯罪案件43起,其中破获省公安厅挂牌督办案件2起;检察机关起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起3人;法院受理审结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4件5人。

  (三)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化人才。市委、市政府持续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人才政策环境,强化人才政策落实,吸引、激励包括食品药品专业人才在内各类人才向我市集聚。2022年,根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三明市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推进“2+3+N”人才专项行动方案》精神,市人社局出台了《明籍优秀人才回引计划家庭奖励发放实施办法》(明人社〔2022〕214号),支持鼓励明籍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至2024年3月底,共审核公示216人申领家庭奖励。2021年以来,市人社局先后组织我市千余家企事业单位赴省内外高校开展主题招聘活动,持续打响“扬帆绿都·圆梦三明”人才招引品牌。另一方面,努力提升监管干部能力水平。2023年度,全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两个责任”、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能力提升、全市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技术提升、全市食品行业建立健全诚信管理体系等各类培训330余场、覆盖7600余人(次),进一步提升监管人员业务水平,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特别是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方面,组织各级食安办人员、包保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和实施分层分级包保督导工作的认识、熟练掌握“食安督”手机APP的使用和包保督导业务水平,努力提升包保督导的效能;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紧紧抓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等关键人员,分环节、分区域、多形式开展培训,深入宣贯《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指导企业建立完善风险管控清单,努力提高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和业务规范操作水平。

  (四)努力提升监管成效。强化源头监管,围绕畜禽屠宰、生鲜乳监管等重点环节开展检查770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63个。以生产食用植物油、乳制品、肉制品、糕点、酒类、大米等企业为重点,排查整改风险隐患469个。强化流通销售监管,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排查相结合,着重对农村地区的风险隐患进行回头看,对1万余家食品销售主体进行风险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451个;同时,严把粮食入出库及储存期间质量监测关。强化餐饮消费监管,大力开展食品安全“随机查餐厅”和“每月一周查网红”官方探店行动,发布“红黑榜”26期;现场指导农村集体聚餐597场次。强化检测监测,年度抽检(实验室)达到每千人6.5批次以上,合格率保持在98.5%以上。同时,推进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专项行动和“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开展豇豆农药残留攻坚治理、中小学配餐及食堂食品安全“点题整治”、制止餐饮浪费、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问题、进口食品“国门守护行动”等专项整治,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日常检查,及时消除风险隐患,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二、在药品安全监管方面

  (一)着力提升监管效能。结合基层监管所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出台《关于做好推进市县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三明市药品监管事权划分意见(暂行)》《市场监管所事权划分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制定市县、科室主要任务责任分工清单,使得市、县、基层所职权更加明确、职责边界更加清晰,避免推诿扯皮,实现药品监管工作系统推动、高效履职。

  (二)提升队伍履职能力。把药品专业检查员培训列入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举办药品检查员培训班和执法规范专题培训班,建立覆盖所有基层监管所的市级药品检查员库,104人取得检查员资格;通过网络培训、自主培训、以查代训等方式打造药品监管“铁军”,市县两级市场监管局共举办培训25期,培训559人次,切实提升监管人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针对我市食品药品人才的需求,市人社局积极组织我市企事业单位赴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省内外医学高校开展招聘会,通过系列招聘活动和校地对接事宜,对我市食品药品领域人才引进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对校地共建产业人才引进、培养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健全药品安全和产业促进领导小组、疫苗管理局际联席会议、与省药监局三明稽查办监管协作机制,与市公安、卫健等部门成立三明市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协调小组,初步形成省市县纵向联动、部门横向联合的药品监管的格局。各方相互通报日常监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投诉举报的信息,协商解决监管协作、联动执法、案件移送、信息互通、服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提升区域药品监管协作水平。

  (四)持续推进社会共治。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均建立基层综治网格员协同药品安全治理机制、药品打假志愿队伍和药品安全普法联盟,发动多方力量参与药品安全管理。充分利用“安全用药月”“化妆品安全宣传周”“医疗器械安全宣传周”等载体,深入开展药品安全普法活动,形成社会共治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推进市、县两级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保证监管力量与监管任务相匹配。一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工作新方式。结合辖区工作实际,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探索辖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新模式、新经验。另一方面,多样式打造监管新队伍。采取以老带新、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等多样形式,组织监管人员参加各级组织食品药品监管业务培训,加强一线监管人员实训,做好“传、帮、带”工作,不断提高监管人员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监管队伍。

  领导署名:肖世宣

  联 系 人:黄小锋

  联系电话:0598-8288591

  三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5月22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